常州到石家庄物流公司

运营网络

    暂时没有新闻!

新闻中心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无水港思路

作者:常州到石家庄物流公司 上传时间:2012-7-20 浏览次数:

随着国际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和竞争层次的不断提升,沿海港口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国际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系统论角度看,整个国际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沿海港口环节的效率,还依赖于与港口连接的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情况。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检验检疫、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同时,货代、船代和船公司也在无水港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收货、还箱、签发以当地为起运港或终点港的多式联运提单。无水港是港口所参与的国际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是直接与沿海港口相连的内陆场站。

  无水港在拓展沿海港口经济腹地、提高国际供应链运行效率、减少公路运输压力和实现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各国政府除了将无水港视为拓展港口腹地范围的工具以外,更加重视无水港在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提高国际供应链运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中的作用。

  24年形成的全球布局

  截至目前,欧洲约有220个无水港,最早的是海斯特无水港,建于1988年;美国约有380个主要无水港,其中小型无水港200个;亚洲地区有近100个无水港,其中巴基斯坦和印度发展较早,巴基斯坦最早的无水港拉合尔无水港建于1973年,印度最早的是班加罗尔无水港,建于1981年。这些无水港规模大小不一,如欧洲无水港集装箱装卸量从4万吨到190万吨不等,面积从30公顷到200公顷不等,就业人数从7000人到37000人不等。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利用无水港发展的机遇,逐渐利用较为环保的铁路运输或者水路运输替代公路运输。

  从服务功能来看,国外无水港尽管名称不尽相同,如内陆验关站、内陆集装箱装卸站(ICD)、内陆货运站(CFS)等,但提供的功能基本相似,主要包括货物收发、拼箱、海关监管、过境运输、配送和物流服务等方面。

  从服务对象来看,国外无水港大多提供集装箱运输服务,如距离荷兰鹿特丹港口160公里的芬洛无水港为来自鹿特丹码头的货物提供拼箱、拆箱服务,实现港口功能的后移。也有一些无水港可提供杂货运输的服务,如西班牙瓜哈达拉市无水港。

  从互动模式来看,国外无水港都与相应的沿海港口形成互动关系。如2003年建成的欧洲最大的无水港马德里无水港,就与阿尔赫西提斯港、巴塞罗那港、巴伦西亚港和毕尔巴鄂港四个西班牙主要港口相连,通过不同航线为货物运输提供方便的海上通道。因此,马德里无水港也成了西班牙马德里物流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投资模式来看,国外无水港的投资模式主要有四种:政府全额投资,如俄罗斯刚刚建成的与圣彼得堡港相连的卡卢加无水港的建设由俄罗斯经济部提供全额资金;政府主导型投资,如欧洲北海地区无水港项目,由“欧洲地区发展基金”提供开发资金的50%,其余资金由相关港口、运输公司等筹集;港口投资,如美国弗吉尼亚无水港,其建设资金由弗吉尼亚港务集团承担;私人投资,如巴基斯坦锡亚尔科特无水港,是由52家出口商以相似的出资比例组成的斯坦锡亚尔无水港公司来建设与管理。

  四大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以及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无水港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增值化,拓展高端物流服务功能。内陆无水港地区在开展物流增值服务方面比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国际很多无水港在传统的货物集散中心的基础上,拓展了物流配送、信息、包装、金融和保险等增值服务,有些无水港还设立了自由贸易区方便进出口货物集散。

  电子化,开发无水港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为了实现无水港的高端物流服务功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现代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将沿海港口的设施、功能和服务以及系列配套服务虚拟集成到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网络延伸到无水港,与无水港服务进行对接,协同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出口操作并保障出口货物运输安全。沿海港口可以利用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内陆无水港的货物承揽、口岸服务以及货物追踪等一系列工作。

  绿色化,强化环保问题。各国政府逐渐将无水港作为促进交通运输方式向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无水港的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长距离运输货流转向铁路运输和内河运输。如澳大利亚政府则希望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使其港口的30%~40%的货物运输由公路转移至铁路。

  系统化,将无水港规划纳入到大交通系统。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在“亚太地区无水港建设与贸易发展和交通运输问题”专题讨论会上,提出将亚洲各国无水港的建设与亚太铁路网及亚洲公路网结合,以实现亚洲无水港大网络的构建,并进一步通过无水港之间的连接促进内陆国家贸易的发展。

  上海无水港怎么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离不开无水港的建设。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来自本地的进出口货源在上海港吞吐量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来自周边地区和内陆腹地的港口货源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因此,无水港建设对于进一步扩大上海港的腹地范围、提升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和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联动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上海无水港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其他港口如天津、宁波等相比,无水港的建设步伐相对较慢、建设规模相对较小,远不能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上海无水港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也局限于拓展港口腹地和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这也不适应国际无水港发展定位的变化。因此,上海无水港建设需要适应大物流、大口岸、高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纵观国外无水港的建设经验和发展动态,上海无水港建设需要从如下方面努力:

  一、借鉴国际经验,实施多元化投资。

  无水港建设属于资金密集型项目,初始投入巨大。上海的无水港在投资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无水港经验,实施多元化投资。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为主,在建设过程中适当吸引一些国际投资集团、港口腹地城市、大型船公司或大型货主企业参与,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而且还能够为无水港运营提供稳定的货源,实现港口与腹地一体化发展。如我国大连港,在无水港建设中,注重与腹地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合作,大连无水港的建立将使大连的货源辐射腹地扩大至整个东北三省,三大省会城市也加快了与世界接轨,充分发挥了经济带中心城市的作用。

  二、以市场化和系统化为基础,做好无水港建设的总体规划。

  无水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海关等行政职能部门、港口管理部门、船公司和货主等各方合作。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追求局部的短期利益,对无水港建设态度不积极、意见不统一,限制了无水港的发展。目前,中国无水港建设基本上以港务集团为主,缺乏总体的系统规划。上海在建设无水港过程中,可与长三角港口协作,结合当地的交通运输规划项目来建设无水港,以实现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系统的最优化。并从网络布局、信息平台、制度保障等方面有一个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无水港在更大的交通运输网络中的战略地位,使无水港真正成为物流链、贸易链和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能力。

  三、发挥多式联运优势,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

  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上海港的发展和影响上海市的交通环境。2009年公路在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为55.4%,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港口(新加坡为3%,鹿特丹为49%),集疏运体系结构明显失衡。上海港这种以公路为主的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是我国绝大多数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典型代表。

  上海可以无水港建设为契机,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由于铁路目前尚未直接进入上海港区,在中、长距离运输中,为了充分发挥铁路和内河运输的优势,尽量减少公路运输,近期内建议以多式联运的方式重新组织物流,这必将对绿色交通建设和缓解日益拥堵的上海城市交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降低交通物流的综合成本;远期可以考虑铁路直接进入洋山港区,提高铁路运输在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中的地位,提高无水港与上海洋山港之间的运输效率,充分发挥无水港和洋山港的联动功能。

  四、拓展无水港的服务功能,开展保税运输业务。

  内陆无水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业的延伸节点,在实现航运服务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从满足客户需求角度出发,积极大力开发其物流延伸功能、产品组装等增值服务功能。随着时机发展的不断成熟,进一步研究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相关政策与内陆无水港的无缝衔接,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内陆地区保税区与洋山保税港区之间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两者之间的保税运输。在目前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可与内陆地方政府合作,将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功能和政策延伸到无水港,赋予无水港保税物流园区、保税仓库等资质,实现出口货物的入港退税、进口货物的入港保税、货物的国际中转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策优势,促进无水港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实现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与内陆无水港的互动发展。

  “双港”联动

  无水港建设前期投入大,直接回报较低,完全依靠港口企业、私有资本的投入,会导致无水港的负债运营,增加无水港的运营成本,影响无水港服务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无水港的建设初期,需要加强与无水港当地政府的沟通,获得无水港所在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直接支持,实现“双港”(无水港和沿海港口)联动。具体体现为:

  一、政策联动。上海港依托洋山保税港区优惠的政策、独特的功能和便捷快速的对外物流通道,可以发挥其对外辐射作用。无水港与上海港共享共用洋山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要不断深化功能开发。如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保税展示业务等。同时可将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启运港退税政策直接移植到内陆无水港。上海港可吸引内陆无水港在洋山保税港区设立窗口和服务中心,为内陆无水港周边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物品从洋山保税港区海关转关采购提供服务。

  二、规划联动。上海在无水港建设过程中,可与无水港当地政府部门协调内陆无水港的战略布局、物流通道规划等。为了做好内陆地区无水港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上海港与无水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上海与无水港当地政府部门统一立项内陆无水港一体化战略规划,重点解决内陆无水港的结构、目标、重点、发展时序和空间布局等问题;解决内陆无水港配套物流运输网络、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主要节点分布等问题,并制定内陆无水港配套物流运输方式运能的合理配比以及运输通道和节点的运能协调方案。

  三、信息联动。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上海港与无水港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无水港当地政府通过协调当地海关、铁路部门、船公司、货主及物流公司,共同建立无水港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同时与上海口岸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接.

 

 

以上内容来源于:常州到石家庄货运公司 转载请注明

 

 

相关新闻
·京东首发"供应链金融" 2013-12-12
·日日顺物流荣获2013杰出电商仓储... 2013-12-12
·应用物联网技术管理智慧型仓库 2013-12-12
·上海推广便利店代收快递模式 2013-12-9
·三泰电子:配股募资7.5亿元布局智... 2013-12-9